第六章 汕頭近海之漁業

汕頭港近海之漁業。久爲外人所注意。前數年英日兩國且購二十五六噸之小火船。在沿岸撈漁。雖以撈獲不多。得不償失而止。然兩國有志之士。對於此間渔業。旣各有完密之調查。則他日捲土重來。殆爲必不可免之事。而潮人生居此土。對於年可獲利至一二百萬元之有望事業。竟酣嬉醉夢。視若無睹。寧非可怪之甚者耶。夫漁業之經營。不特發展經濟之良機。其於國際間之關係。亦爲密切。萬一庖人不治。外人不憚爲尸祝之代。1則大好權利。將隨波以俱逝。何險如之。現聞大埔人何君卓麟向其族人集貲十餘萬元。從事組織公司。專營漁業。已向台灣某公司定裝漁船三艘。開行有期。此後南海、汕頭灣内之漁業前途。或者尙有一線光明之希望也。

查汕頭港爲漁業上最好之位置。港內風平浪靜。大小渔船。俱可灣泊。且其消費地之汕頭、潮安、庵埠、揭陽等。亦皆爲貿易繁盛之區。將來若圖火油發動機船。漁業之發展。實爲首屈一指之漁業根據地也。現在汕頭本市內發賣之鮮魚雖多。由灣內多少之漁船運來。然大多數俱由附近海山、柘林、馬窖、達濠、海門等之漁業村所供給。市內有漁店十七間。海味店十一間。淡水魚店六間。總計每年之貿易額。約二百萬元。魚之種類。則有鯛絲、燃鯛、金頭、黑鯛、黃花魚、大刀魚、豐留、烏賊、鰹、鰈、鯖、鰻、沙魚、鮪、河豚、車蝦、龍蝦、小蝦、蛤、蟹、蜆、海蜇、牡蠣及其他各種魚介類等。前項海產。多銷於當地各市。由汕頭坐小火輪至潮陽縣。到處見漁父坐小舟飄海波中。用長網或四手網。從事撈魚。離潮陽一里許。有小市場名南塘者。其附近地方。實爲𩸩松魚之養殖場。由此再過一里許。則爲海門。約有居民三萬。城之西方。有一漁村。人口約二千。皆以捕魚爲業。其撈魚之用具。多爲二艘曳、打網、卷網、長網等。所得之魚。即運汕頭潮陽。若移送不及時。則製成魚脯。逐漸運出。由潮陽至海門之途中。隨地可見擔送魚脯之人。海門附近之漁業。以舊曆六七月為最盛。

達濠:達濠本爲最寂寞之地。其民全恃漁業爲生活。計該處所出。除普通之魚外。以烏賊及蟹爲最有名。此地與馬窖相近。其捕魚皆用二艘曳打賴網魚船。聞有二百隻以上之多。據此地之捕魚者言。用二艘打賴網每年獲得之魚價額約千元。

澄海城及南澳島:澄海位於汕頭之東北。其北為海山島。南澳島。由汕頭至澄海既有汕漳輕便車開行。由汕頭至宮口。乘汽船約航行貳小時可達海山。海山本島內有十八村落。地多產鹽及石灰。製石灰之方法。則與海門附近同。多燒蠔殼2而成。鹽田則在海山之兩側。爲日晒法之純白鹽也。海山村撈魚之長網。分爲貳列。一列則設十個。是常所見者。海水至本島之北面漸淤淺。

東里港:東里港一地。養蠣之業極盛。其港之兩側。為一廣漠無人之海坦地。故甲殼類及牡蠣之養殖甚多。蠣之附着床爲石塊。東里位於韓江支流之畔。故爲海陸交通最便利地。民船常灣泊於此。由東里至潮安、黃岡、橫隴、急水、澄海。日有數艘之火水發動機船來往。人口約四千。居達濠、南澳兩埠之次。實漁業之一根據地。由此行約一時到柘林。

柘林:柘林漁業不亞於南澳。有漁船四五十隻,碇泊於此,人口號稱一萬,實則三四千而已。漁民約一千人。其所用之漁具。亦係貳艘曳打賴網。漁獲物夏季多堯仔魚、青皮、鳗、𣲩浪。冬春之季。多黃花魚。漁夫以其所捕獲者。製成乾魚鹹魚。或經一次煮沸之熟魚。然後送達汕頭魚店賣却。大約收益之數。約可得十分之三。

南澳:南澳本分四澳:曰深澳、曰隆澳、曰雲澳、曰南澳。民國紀元復改設新縣。人口約六萬。業漁者萬人。全島幾以撈魚爲活。漁業最多之地爲雲澳。有打〇船三十餘艘。(每艘聯合四十餘隻魚船而成)縣署則在深澳。打〇渔船亦不少。漁獲物則以黃花魚爲最多。本縣之主要漁業為馬膠、綠魚、𩹰魚、鰨魚、黃花魚、鰵魚、鰣魚、比目魚等。馬膠綠魚俱體長而尾鰭小。馬膠無鱗。綠魚鱗白而身扁。然多骨。𩹰魚最珍重。鰨魚體圓而形大。且有細鱗。鰌魚體柔軟。頭部及尾柄俱尖小。而味特鮮。較之日本舶來物勝之何止十倍。捕魚時漁夫用帆船離海岸二十華里內外之近海撈魚。撈魚法或名爲連法捕魚。一船有七八漁夫。潮漲時則將網投入。潮退後則曳上之。撈魚期由三月至六月爲最盛。七月以後極少。漁獲物為鮮魚或熟魚(即經一度用鹽水煮熟者)多送往縣屬各地發賣。年可獲利二十萬元。黃花魚、鰵魚俱為頭部大而尾鰭小之魚也。黃花魚之體爲黃色,鰵魚之體爲紅色。其腹部有膠。將各魚之膠分别製成鰵膠黃花膠。送市場發賣。價極貴。以鰵膠爲尤甚。此等魚類之魚場。爲離海岸二三十華里之海面。風平浪靜時。漁獲物之額最多。打〇船之捕魚。用大形漁船二艘。繞以四十餘隻之〇子〇。環接成圓形。最壯觀瞻。撈魚期以八九十月爲最旺。四五月時則衰退矣。凡撈得之魚。先取出其膠質。春夏之間以天熱故。醃製者多。秋冬兩季則多晒乾。此外以鮮魚供給市場者。亦所在多有。魚之消費地。以潮安、汕頭爲最。計一年消費之額。約在三十萬元以上。漁具除上所述外。有用竹排蝦棕等物。澄海之下井鄉、華塢地方。養殖紅蝦最盛。其餌料則以飯和糖混用之。亦有將小蝦切碎投之者。此外則烏魚、𩸩魚、鰱魚等之養殖亦極盛。(此類皆置於塘沼中養之,名爲淡水魚)𧊽蝢類則蠣之外。有蚶、蛤、〇、紅肉等。在大井、大場、大港等鄕之海濱。養殖最多。海陸豐則盛養蚶。其魚種(苗)貝種(苗)不特足供韓江上流諸地。即遠至台灣、南洋各處亦以時節分途運往。去南洋、台灣等之船中。或艙面上有人將油紙羅不斷的搖擺者。即爲運送魚種之人。以搖動畜魚之水。多使空氣溶入其中。蓋非如此。慮魚種不活也。茲將最近四年之海關報告輸出數量及價額。分别列第三十三表如下。

鮮魚 其他魚介類 乾蝦 乾/鹹魚 鰌魚 蛤子蛤蠣 魚類
數值 年份
九七二 二,〇八五 二二三 七,七九五 三,五八六 三九,〇九三 數量擔 民國九年
三,二二九 一四,五一七 八,五三六 七四,四九四 一六一,三六九 一〇七,四六九 價值両
一,二六八 六三七 一三,八九五 二,九七九 三三,二九四 數量 民國十年
一〇,〇七七 二四,二〇一 九六,二六四 三四,〇六五 九二,三〇四 價值
八五五 一二九 二,〇七三 一七,一七一 一,六六二 二四,三四九 數量 民國十一年
八,
四八八
二,二〇一 一,四九二 一一三,八五九 八五,四三一 六〇,八三八 價值
一,
〇二四
一,九二五 一四二 三,八〇七 一,五八三 三四,二四〇 數量 民國十二年
一一,
二六四
一七,六六八 三,九七六 一三七,〇七九 七七,五六七 八五,五九九 價值
1. 原文為“萬一庖人不職。外人不憚爲司祝之代。”似應為“萬一庖人不治。外人不憚爲尸祝之代。”

語出《莊子.逍遙遊》:「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也作「屍祝」。尸祝:意思是祭祀時主讀祝文的人。 https://dacidian.18dao.net/zici/%E5%B0%B8%E7%A5%9D

2. 原文為亮字,似應為殼。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