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常關貿易

當外國汽船未與汕頭交通以前。此間與外部之往來。全依民船。民船航行線路。南通瓊州。北可直達滿洲。自汽船之交通盛行。北部諸省下至長江及南洋地方。全部均爲汽船所奪。今依民船行使貿易者。祗限於閩浙粵之沿海小埠。查民國元年至今之統計。此等近海地方之民船貿易。另逐年增加。不因汽船而發生影響。計二十年前之貿易額。達二百萬両者。最近則已超過五百萬両有餘。此之海關貿易額。十年前不過五厘者。今則已占有一分矣。茲將最近二十年來之常關貿易貨價。計值關平銀之總數。列第十六表如下。1細觀上列之表。光緖二十八年(一九〇二)至光緖三十二年(一九〇六)之貿易額。年年遞減。光緖三十三年(一九〇七)以後。則又忽然增加。因當時汕頭常關歸税務司管理。各外國品之向沿海各地移出者。亦從新計入。自民國三年以來。潮海關曾於汕頭五十里內設分口六處。分卡六處。潮海常關則於汕頭五十里外設分口十一處。分卡十一處。(如庵埠口,潮後口,澄海卡,夏貞卡,達濠口,水井卡,海門卡及砲台等,皆離汕頭五十華里以內之地)俱歸稅務司管理。又將外國品之向各通商口岸移出額之項目。改爲「海關經徵稅洋貨物」運往潮屬外各口岸Maritime Customs duty-paid Articles forwarded to Chinese Ports outside the Perfecture移出額矣。第沿海各地之貨物移入。及外國品之移出。雖年有增加。而土貨之移出。則日減矣。

沿岸各地之常關貿易額。以主管機關。向無統計報告之故。無從知其詳數。茲將民國元年至十二年出入汕頭港之民船數目噸位分别列第十七表如下。2亦可知其概數焉。其他海關進出口船隻遵照總章。及內港行輪章程。按年各數。亦附入表內。以資參考。所謂民船種類。亦不一。茲大别之爲江河用、航海用兩種。前者如漳溪船、岐嶺船、鎮平3船等屬之。漳溪船專走大埔之漳溪墟及峰市。載重五千斤至一萬斤不等。岐嶺船往往載重二三萬斤。走梅縣、大埔、峰市一帶。鎮平船載重比漳溪船略少。平均不過五六千斤。其遮蓋風雨蓬頂則以竹及竹葉或油紙編組而成。各種船隻除由梅縣、鎮平、大埔等載多少柴炭外。大部分皆載紙料。及水煙菸葉等。外國人稱之爲紙船。(六蓬船)以紙皆從韓江上流出產。用此船載運南下也。航海用民船則依其形狀大小。可分為載八千擔之囉舴。六千擔之海波頭猛。及三四千擔之紅頭青頭等。上項船皆製有三枝桅檣。紅頭船屬潮州籍。青頭船屬福州籍。咸豐八年(一八五八)此等航海用民船之出入汕頭者。有四百艘。其後或破壞或沉沒。至同治八年(一八六九)減去一百艘。迄光緖八年(一八八二)僅存一百一十艘。二十餘年間先後減去四分之三。其衰落之速。至可思也。自光緖八年至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民船之來往汕市者。每年僅航駛四次。每次約可得二成半之純利。自汽船行駛後。由滿洲向用民船載運之荳餅。已為汽船所奪。於是所贏利益。乃漸次減少。加以遇難或破壊之船。既已無力修復。新造者更不成問題。此亦民船艘數減少之原因也。

航海用民船行駛之區域。在粵則香港,汕尾,澳頭,陳村,陽江,電白,水東,赤坎,安鋪,北海,瓊州。閩則雲霄,銅山,詔安 ,廈門,福州。浙則寧波,溫州等地。由省內各港移入者。爲荳餅材木獸皮。由汕頭移出者爲蔬菜紙陶磁器。對福建貿易者。則爲棉花糖紙油各種。寧波溫州贸易者。則爲麻袋油棉花。(悉於前表所列)其自溫州運貨入汕頭之民船。每年約多至六七十艘。若由寧波及其他地方來者。則年僅數艘。瓊州之航行艘數不多。已有杜絕之勢。台灣亦然。惟前五年間。忽又見其復活。然最多亦不過二十八艘內外耳。港汕間雖尙有民船行駛之殘影。但因汽船來往頻繁。已成爲無足重輕之趨勢也。

經常關用民船移輸入之貨物。除二三之例外者外。餘皆爲土產品。由無汽船交通之地方。用民船載至汕頭集中。復由汕頭用汽船向沿海各地及外國移輸出。移輸出品大部分。係由汽船。而移輸入內外國品。則多由汕頭用民船分運內地各處。總而言之潮海關須納稅之入口貨。抵汕頭後。次第分銷各處者。爲常關貿易之移出品。而常關貿易之移入品。則爲海關之移出品。蓋常關徴稅貨品。爲對内贸易。而海關則對外貿易也。查兩關移輸出入相差之額。即可假定其爲地方之消費總額。据潮海關報告年中移輸出品之外。其不依汽船而用民船。由潮屬內運經汕頭出口土貨之統計。旣有掲出。而外國品之依民船移出者。則僅揭其總價額。而各品之數量。則不揭出。茲將民國四年至十二年之移輸出入品之各數量。列第十八之甲乙丙三表如下4。以便比較。

觀第八表及第十八表所列。除海關經稅貨物。年額在二百両以上。未能詳查其內中包含種類。爲之分析外。其土貨之運往外洋及通商口岸(連復出口在內)者。民國七年之貿易總額達一千五百餘萬両。民國八年一千九百一十六萬六千三百六十八両。民國九年二干四百四十五萬四千九百二十六両。民國十年二千七百八十三萬五千五百七十九両。十一年一千九百二十七萬四千七百三十二両。十二年二千四十三萬六千六百十二両。而所以十一年較十年貿易額相差至九百餘萬之鉅者。良因海員罷工。及八二風灾不幸突發之事變所致。此種天災人事之害。工藝品如瓷竹器具、花生油及農產品之橙柑等。旣深受虧損。重以不法軍警强當地人民。將農田改植罌粟。此爲構成糖產缺少。及糧食短絀之原因。而十年及十一年兩年來之貿易總額。所由相差若是之遠也。十二年收入雖比十一年增加一百十六萬一千八百八十両。然通盤審察。仍不能認爲圓滿。蓋因農業受害。利息高昂。香港匯兌復受虧折。是以出口營業。大都虧本。且有損失甚鉅者。至花邊抽紗一業。汕頭久旣馳名。其輸出之額。亦年有增加。十一年之進境。更堪注意。此項貿易。由民國十年三十五萬両之價值。十一年旣増至一百萬両之譜。蓋花邊抽紗美國人士最喜購用者。汕頭及鄰近之女界。又幾盡從事於此項工業。而有以應之。此出口之數。所以年有增加也。

1. 表呢?
2. 表呢?
3. 鎮平縣為蕉嶺縣舊稱。明崇禎六年(1633年)建縣,名鎮平縣。民國3年(1914年)鎮平縣改名為蕉嶺縣。

參見維基百科:蕉嶺縣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5%89%E5%B2%AD%E5%8E%BF

4. 表呢?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