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嶺東方面之移輸出品狀况

(一)紙

閩屬上杭、汀州、連城、永定及韓江流域製造之紙。每年運來汕頭向通商口岸及台灣、香港、南洋、暹羅、安南等出口者。年額三四百萬両之巨。潮海關將出口之紙分爲一二三等。台灣之基隆關則分白唐紙粗唐紙二種。此種紙之原料。全取於韓江閩江流域之竹。其製成之紙。除運往福州等地行銷外。槪由汕頭出口。輸出額之最多者爲燒香拜神掃墓等用之三等紙。其次為一等紙。又次爲二等紙也。一等紙品質最佳。商家帳簿書柬印書及包裹物品等多用之。二等紙品質粗雜。除包装用之外。則供吸煙點火之用。此等紙類俱墨守舊法。不事改良。未用最新之機器。從事製造。以投合外國人之嗜好。致不能銷行歐美。而此項貿易除三分之一運赴香港、新加坡、暹羅、台灣供吾僑民之用外。其餘三分之二。以少數移往各口岸。雖北部諸省之銷額較多。要亦祇供本國人之需要。非對外交易之比也。韓江上流出賣之紙。由其產地用船載至峰市。由峰市肩挑至石上1。再由石上用船裝運潮安或汕頭。故潮安峰市間紙行甚多也。各地所產之竹。除製紙外。各種器具之製造亦多輸出。外國紙之輸入者。以德瑞二國之新聞用紙爲最多。印名片等紙次之。但自歐戰發生至今。汕頭方面之新聞紙等。改由日本輸入者亦不少。大約年額當在十萬両內外也。

(二)陶磁器

陶磁器之輸出額。年約三百萬両。與紙,夏布三種爲汕頭之四大輸出品。陶磁器之製造地。以潮安屬之楓溪。及大埔屬之高陂爲最盛。白侯2次之。興寧縣又次之。高陂、楓溪兩處之人民。幾全部以製造陶磁器爲業。其製品之種類。分碗,盤,小皿,茶壺,痰壺,筆架筒,花瓶,湯杯,灰皿,燈台及其他家常用品裝飾品等類。此項出品以高陂製者爲最佳。楓溪次之。興寧地方所出者多爲素燒。最爲粗糙。其最精巧者亦未及九江燒也。潮屬瓷器除供地方及附近各縣需用外。全部輸出安南、暹羅、海峽殖民地、台灣等地。沿海各省則移往殊少。查陶磁器所用之原料。悉取之於各該地之粘土及白色之石塊。生產費極廉。嶺東方面雖有賣九江燒。其移入額不過一二萬両。日本及香港輸入之洋皿。亦不過一萬両左右。

(三)菸類

菸類亦爲汕頭輸出品之大宗。年額常超過百萬両以上。大部由永定縣運來。自潮安集散外。大埔、潮安、潮陽、揭陽等縣亦有微量出產品。菸類中輸出額之最多者。爲刨製之水煙。皆運往香港南洋及沿岸各省。菸葉之向台灣輸出者。年四五千擔。煙業之製品。取材於上述各縣自產者外。年中復由瓊州移入者二三萬擔。蓋因永定各縣之栽培及製造。恒視此爲主要產業之一種。故不惜從外移入以資製造也。製造水煙等之鉋。除由平遠、蕉嶺兩縣供給外。日本輸入者數亦不少。自國內外紙捲煙之業浡興。土煙之銷場。遂日形衰退。查捲煙當民國四年輸入時。本國品僅值一萬六千両。外國品則超過三十萬両。九年度本國品爲十萬両。外國品爲十一萬両。總觀五年間菸類一項。既有三倍之增加。則亦可知。此方人士。不惜以有用之金錢。消耗於無用之地矣。向來外國品之輸入。以英美煙公司之三炮台3及大炮台爲多。近以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所製各種香煙極力擴拓銷路。於是國貨與洋貨遂成競爭互角之局面。雖洋貨不惜減低其價。與國貨抵抗。然吸煙者富於愛國心。且國貨之散賣零支者。随地皆有。至便工人車夫之購用。故其銷售之能力。絕不受何種之影響。紙捲煙之外。有煙葉捲成之雪茄者。每年入口之數亦三四萬両。省政府鑑於煙酒之消耗。有害身體。課貼印花稅。亦寓禁於征之意。但課稅獨不能加之於舶來品。不免加重國貨之負擔。使洋貨得以廉價暢銷於內地。此實違反保護主義之原則。而無異爲淵驅魚。爲叢驅雀也。

(四)菓實

潮屬之潮安、潮陽、揭陽、澄海、普寧以氣候地質得天獨厚。故產蔗之外。荔枝,芭蕉,芒菓,桃,梅,橘,柿,柑等之生產亦極豊。各種菓實之中。以橘柑柿爲主。橘柑之味甜美。尤爲馳名於中外。查橘柑兩種多產於潮汕鐵路沿線。尤以鸛巢4爲多。每年冬初開始摘賣。約二十萬擔。值銀五六十萬両。除販賣於本地外。悉運往上海廣州香港新加坡各地。柿多產於梅縣之石坑。及大埔之白羅地方。永定、興寧間亦種之 。有老於此行生意者云。吾國所產之柿多爲澀味。除乾柿適於食用外。生柿多不堪入口。在石坑產者其味甚美。不特生柿適於食用。而大部分之乾柿。則均向外輸出。其澀者則用爲油紙傘之用。需要亦甚廣也。潮海關於橘柑橄欖三項菓産。特闢門類外。對於地方所產之一切生菓。概名之爲鮮菓乾菓及糖菓之三項。以爲分别。乾柿之輸出額。不甚明瞭。然以其以供輸出爲目的之數。進而考究內地各處運來汕頭之額。計年約二萬擔。值銀達十四五萬両有奇。橘,柑,橄欖及其他之輸出額。年亦一二萬両。至四五萬両不等。若乾菓及糖菓之輸出額。不下二三十萬両。且年有増加。而民國九年度至十二年。則由四十萬両增至八十萬両以上。實占全國輸出總額三分之一强。乾菓中之最多者爲乾柿。揭陽產之荔枝雖不及福州、廣州之多。要亦足敷地方人士之用。且可以其餘用罐頭裝封輸出。酸梅亦以該縣產出爲最多。除用糖漬製輸出外。麵飽用之果子漿亦多製造。而潮安之椏柑皮用糖漬者。味最鮮美。嗜好糖食之日本人。至爲適用也。水菓中之洋桃一項。亦揭產者多。並銷行於市面。雖間有輸出。惟爲數極少。芒菓一種。則出產甚少。以地方人嗜好之故。每年由暹羅輸入者爲數頗鉅。至土產之梨。則以味美不及山東來者。故銷數不旺。倘能加以改良。亦非無望之生產事業。橄欖爲食後之清淨劑。需要極廣。故輸出額亦不少也。

(五)蔬菜

蔬菜爲本地之主要產物。白菜,芹,馬鈴薯,甘藷,韮,葫,5葱,蘿蔔,南瓜,茄子,冬瓜,西瓜,薤等普通蔬菜也。此類蔬菜或煮沸或醃製。供地方之常用者外。香港、新加坡、暹羅等處之輸出尤盛。一年之輸出額。葫有二三十萬両。菁6之醃製及乾者約有十四五萬両。其他蔬菜之醃製及乾者亦十萬両左右。合計在四五十萬両以外。甘藷粉(即番薯粉也)每年有二十萬両內外之輸出。蔬菜之產額實占有全國之第一位。四季之蔬菜。絕無不足之感。而賣價且極低廉。如半斤左右之蘿蔔。僅值制錢十五六文。其一例也。蔬菜輸出之大部。係至上海、香港、暹羅、星洲等處爲多。

(六)材木

韓江之沿岸及內地産出之杉松爲數不少。而閩省之武平、上杭、永定及大埔之線背、大麻,蕉嶺縣之白沙、將軍橋地方所產尤多。材木之自永定來者多伐後以原樹投入溪中。流至大埔之車上。由武平、上杭來者。則悉數放流至石上。然後由車上、石上兩地縛爲樹筏。放至大埔縣城。復由大埔之魏沙或潮安之意溪排工。装成大木筏結隊成群。由韓江放流而下。與閩材集於福州。及北江柴木集於廣州之方法相同。此種樹木之大者不多見。大抵皆直徑四五寸至七八寸。由大埔之西門河與銀溪、大麻、〇州出口者。向無統計。無從調查。數年來有以杉松柯各種柴木出口課稅為地方辦學者。將來或有真確數目可稽。經峰市至大埔縣之木材。年額約在十萬元以上。據潮海關報告。從無由汽船載運出口者。而用民船輸出之木材。大約枋板約二三萬塊。材木三四萬枝。其中向台灣入口者殊不少。据台灣總督府之統計。由汕頭輸出之杉樹全枝者。年約五千立力呎。至二萬立方尺。杉板則三萬至六萬平方尺。最近多以供其建築電柱之用。而木製之家用器具。及建築房屋等木材。亦間有輸出。柚木等材則分由香港及新加坡輸入。此中占最多者爲白檀一種。年額約五六萬両。以多山之嶺東各縣。倘執政者能極力獎勵培植森林。則非特歷年之水患流砂可免。而地方之生產富力。亦必從而增加。由此聯合各縣出而濬韓江。及附近之溪河。豈止方便運輸。而公私經濟之增高。亦不知達於何限。吾願地方人民與當局。愼毋忽此偉大事業。而置之緩圖也。

(七)茶

本地產銷之茶。分龍巖、平和、平遠、梅縣、連城、大埔、饒平與沿海各省及外國移輸入之兩種。然因多量輸出南洋之故。本地產額不敷。故歡迎台灣茶之輸入。第至近年則非常減少。除將紅茶綠茶之民國六年以前數目。列於第九表外。茲將入口之內外各茶列第十五表如下

外國品之
純輸入額
外國品之
復出口額
外國品之
總輸入額
本國品之
復出口紅茶
    土產品之    
純輸出額
本國品之
純輸入額
民國
/ / / / 綠茶 紅茶 綠茶 紅茶 /
五五七 三,三六一 三,九一八 二七 三一二 二,〇四九 五八 七,六八四擔 七年
三九二 一,六七六 二,〇六八 四八五 三,四五六 五,五四一 八七六擔 八年
二六 三〇六 一,二三三 一,二五七 四五八 三,五一一 七,二七六 三九二擔 九年
二九二 一,五八二 七二四 二,三二六 一〇,一二二 四〇七擔 十年
七七 四,四六八 二,四八一 七四一 二,〇五〇 四,九二〇 四,五四〇擔 十一年
九三 五九六 一,九八七 一〇,四七二 一,〇六二擔 十二年

依右表觀之。則輸入之外國茶。多爲復出口者。內地銷行尙微。其由台灣來者。多爲紅茶種。至烏龍小種等之紅茶。及武彝產奇種等之綠茶。則由福州移入。其他多爲潮嘉屬所產。梅縣之清涼山所產。與武彝巖茶有同樣之氣味。國人所最喜用也。香港、新加坡、暹羅、安南、爪哇各地用之紅茶。係烏龍之一種。綠茶則爲閩產之𤀠春。皆從汕頭輸出。惜各地之出產。大都不講求。商人復乏經商遠識。重以包裝粗劣。不炫人目。故對外資易。殊不巨也。

1. 今大埔石市
2. 應為今大埔百侯
3. The Three Castles
4. 現潮州潮安區龍湖鎮鸛巢村
5. 暨大版本 在此處標註“芥”,“芋”未知何意。
6. 暨大版本 於此處標註“芥菜”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